首页—历届回顾 
                   
                     唐老师:刘一的讲话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中国民乐有很悠久的传 
  
            统,经历了很长的发展历程;可是,在今天呈现的一个阶段性的状况,似乎与悠久的 
 
            音乐传统不完全是一回事了。我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刘一:  我们民乐历史很悠久的,在历史上最辉煌的音乐是在唐代,今天在日本仍有些保存,但 
                     
                            是这些保存是否就是历史流传下来的,需要考证,对中国民乐在历史上的状态,需要用 
 
           心去研究。 
                     祁瑶:  中国比较传统的做法总有些奇怪,比如“传儿不传女,传女不传媳”。在以前漫长的历 
                     
                              史中,中国某种程度的封闭,让人得不到温暖和支持。所以我觉得现在经济开放了,音 
 
           乐也应该开放些。 
                     
 唐老师:这次的《对话集I——切罗与筝》确实很有感染力,对话的形式很特别,有现代意味,审 
 
          美的趣味和欣赏的趣味不同,听众会觉得在同一个领域里听到两种不同的声音。祁瑶, 
 
          你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古筝很多年了,你最重要的理解是什么? 
                    祁瑶:  我这人比较感性,喜欢的一件事,就会尽力去做、去感受。创作《对话集I——切罗与筝》 
                     
                             期间,我把家里所有的大提琴音乐都单独刻了盘,包括睡觉,开车,都会反复听。在听的 
 
          同时我就会去思考他们是如何演奏出来的,我对大提琴了解的时间并不长,也就是从创作 
 
          这个作品开始,但是经过半年多的学习之后,就很了解了。与我合作的那些演奏者也非常 
 
          的开心,因为我会从另一个角度去和他谈大提琴的演奏,而这正是他平时所看不到的。 
                    唐老师:你的功夫下的很值得,应该说作曲和演奏的难度都比较大,又都完成得比较好,为中国民 
                     
                          乐的表现力进行了开拓。你希望通过这样的对话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向观众呈现什么样的 
 
         感觉?对你而言,心目中有没有古筝界的标志性人物? 
                    祁瑶:  我想体现出我自己的个性,包括对技巧的挑战。我觉得写东西当写到技巧的边缘的时候, 
                     
                            是最难的,我特别喜欢一种逆行,喜欢挑战。在我心目中的目标性的人物,就是那些非常 
 
         用功的人,目标非常明确的人。与心目中的目标相比,我觉得自己极其不用功。现在,渐 
 
         渐懂得一个人要学会总结经验,首先艺术观点要明确。所以我觉得,要提高我自己的话, 
 
         首先要将目标定得高一些。但在写作方面没什么我崇拜的人,比较自我崇拜。有时想想, 
 
          
                     
                                                               < 1 2 3 4 5 >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