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祖强 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名誉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音乐理事会执行委员。
作品的“新”是这次比赛的一大特征,但是,我想请曲作者注意“新”是有“源”和“根”的,这是年轻人很重要的功课。
|
|
杨立青 作曲家、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
中国民乐乐器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以小型、重奏的方式进行演奏,应该说这在今天的音乐界具有策略性的意义。在终评的作品中出现大量与国际美学思潮接近的创作,甚至出现只有作曲家提示、而没有曲谱,演奏人员即兴演奏的作品……可以说中国民乐创作呈现多元的良好开端。
|
|
刘文金 作曲家,指挥家,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作曲要讲究作品的可听性,作曲家在思考选题时,要想到听众和音乐厅中的效果,甚至要分析不同层次的观众,学院要重视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
|
|
高为杰 作曲家,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学院教授。这次比赛的获奖者,二十五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四分之三以上,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有些作品展现了年轻人的新观念、新思维,其多样性也远远超过了以往的创作。但是也有一些作品的创作在运用西方技法方面出现过于随便,不严谨和不求甚解的现象。年轻人需要审视自我,使自己成熟起来。
|
|
吴玉霞 着名琵琶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央民族乐团民族管弦乐队琵琶首席。
我认为音乐家真正参与中国民乐创作刻不容缓。民乐是我们的民族语言,如果创作上能将作曲技巧和民族乐思结合得更好,创作出来的作品会流传得更为广泛。此外,如果能够从乐器的性能、音色等方面作进一步的了解、研究、发掘,民乐创作可以找到新的突破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