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届回顾

评委会成员寄语

 


吴祖强
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名誉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音乐理事会执行委员。
作品的“新”是这次比赛的一大特征,但是,我想请曲作者注意“新”是有“源”和“根”的,这是年轻人很重要的功课。




杨立青
作曲家、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
中国民乐乐器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以小型、重奏的方式进行演奏,应该说这在今天的音乐界具有策略性的意义。在终评的作品中出现大量与国际美学思潮接近的创作,甚至出现只有作曲家提示、而没有曲谱,演奏人员即兴演奏的作品……可以说中国民乐创作呈现多元的良好开端。


 


刘文金
作曲家,指挥家,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作曲要讲究作品的可听性,作曲家在思考选题时,要想到听众和音乐厅中的效果,甚至要分析不同层次的观众,学院要重视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



高为杰  作曲家,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学院教授。这次比赛的获奖者,二十五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四分之三以上,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有些作品展现了年轻人的新观念、新思维,其多样性也远远超过了以往的创作。但是也有一些作品的创作在运用西方技法方面出现过于随便,不严谨和不求甚解的现象。年轻人需要审视自我,使自己成熟起来。


吴玉霞 着名琵琶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央民族乐团民族管弦乐队琵琶首席。
我认为音乐家真正参与中国民乐创作刻不容缓。民乐是我们的民族语言,如果创作上能将作曲技巧和民族乐思结合得更好,创作出来的作品会流传得更为广泛。此外,如果能够从乐器的性能、音色等方面作进一步的了解、研究、发掘,民乐创作可以找到新的突破口。


                                                               < 1 2 3 4 > 共4页


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音乐节,五十多年来,“上海之春”始终坚持新人新作的传统,热情弘扬中华民族音乐,积极吸收世界优秀音乐文化,大力推动中外交流,努力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一大批经典音乐作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中国民族音乐室内乐是当今民族器乐舞台上重要表演样式之一,大批优秀的作品流传至今,是民族器乐音乐良性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民族器乐这一扎根于民间与群众的艺术也需要在历史中不断地寻找符合自身本源气质的声音表达。
第34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寻找中国的声音——第六届刘天华奖中国民乐室内乐作品征集》活动,面向全球征集优秀的民族室内乐作品,将为广大有志于为民族器乐艺术发展的作曲家们,提供一个展示创作才华的舞台,发掘更多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悦耳动听,气质良好,易于传播”的民族室内乐作品。
本次征集活动将在2018年第35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中举办决赛及颁奖音乐会、创作高峰论坛、排演交流等系列活动。

 

   
   一位女士,坐在TMSK餐厅的一

   角吃晚餐,九点半,小舞台突

   然亮起,TMSK的新民乐表演开

   始,女士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个

   节目,第一首的「王昭君」还

   没有演奏完,已经泪水满面.....
    
   《乐可乐,非常乐——TMSK

    中国新民乐专辑》是对中国

    传统民乐新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