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届回顾

评委会成员寄语

 


唐建平 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
这是一个比赛与教学相结合的社会音乐活动,会促进教学。……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中国音乐历史的一环,肩负衔接历史的责任,我们的创作要起到负载历史的作用,必须深入思索、思想先行。



贾达群 作曲家,博士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要发展,单单局限在本土是不行的,必须要在世界舞台上有活动,使它受到世界的关注,并能影响其他的文化,这样才有生命力。……如果像今天这个比赛能更深入更广泛一点,坚持得更久一点,我们一定能有更多的收获。

 


何训田 作曲家,博士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学习作曲的方法有很多种,单一强调学院化规范化会把人的许多本质东西忽略了。……我们应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从内心涌出的东西,永远是最新鲜的,是属于自己的。


张弘毅 已故台湾着名作曲家
电脑可以做出各种器乐的声音,但如果把中国乐器所有的演奏法都纳入其内的话,恐怕电脑也会当机。中国乐器的演奏法是一个太复杂而又太具特色的东西。对这一点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和下工夫去掌握它。


金复载 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系教授 系主任
繁荣民乐室内乐的创作是发展民族音乐的一个重要手段。要多研究“室内乐”的艺术特点,基本上是重奏性的。创作要考虑演奏员的“接受程度”和观众的“喜闻乐见”。要多吸收民族民间音乐的素养,要在这基础上进行“创造”,要融入重奏的体裁中。


                                                              < 1 2 3 4 > 共4页


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音乐节,五十多年来,“上海之春”始终坚持新人新作的传统,热情弘扬中华民族音乐,积极吸收世界优秀音乐文化,大力推动中外交流,努力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一大批经典音乐作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中国民族音乐室内乐是当今民族器乐舞台上重要表演样式之一,大批优秀的作品流传至今,是民族器乐音乐良性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民族器乐这一扎根于民间与群众的艺术也需要在历史中不断地寻找符合自身本源气质的声音表达。
第34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寻找中国的声音——第六届刘天华奖中国民乐室内乐作品征集》活动,面向全球征集优秀的民族室内乐作品,将为广大有志于为民族器乐艺术发展的作曲家们,提供一个展示创作才华的舞台,发掘更多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悦耳动听,气质良好,易于传播”的民族室内乐作品。
本次征集活动将在2018年第35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中举办决赛及颁奖音乐会、创作高峰论坛、排演交流等系列活动。

 

   
   一位女士,坐在TMSK餐厅的一

   角吃晚餐,九点半,小舞台突

   然亮起,TMSK的新民乐表演开

   始,女士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个

   节目,第一首的「王昭君」还

   没有演奏完,已经泪水满面.....
    
   《乐可乐,非常乐——TMSK

    中国新民乐专辑》是对中国

    传统民乐新的诠释。